山东济宁:让社保服务既有精度、更有温度

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社保缴费 发布日期:2025-05-13 05:13:59 浏览量:1 作者:

济宁社保代理公司获悉,从精准核算到上门服务,从数据跑腿到跨部门联动……近年来,山东省济宁市聚焦养老保险业务标准化建设,通过制度创新、流程再造、数据赋能,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,让社保服务既有精度、更有温度。

精准核算,让每笔养老金“分毫不差”

“到账了!一分钱不少!”济宁市金乡县退休人员张淑芹收到养老金调整补发短信,难掩喜悦。这份精准的背后,是济宁社保系统的“双保险”机制。济宁市待遇核算实行AB岗交叉核对,手工计算与系统验算“双线校验”,确保数据“零误差”。

今年初,金乡县社保经办员王娜在档案核查中发现,某企业职工缴费年限认定存在3个月偏差。依托快速复核机制,当地社保中心仅用3个工作日就为一名退休职工追补养老金1086元。“我们对每一份退休档案、每一条待遇数据都‘过筛子’,绝不让群众利益受损。”金乡县社保中心负责人刘莉说。

为守好待遇发放“精准线”,济宁市组织全员政策培训,建立“初审—复核—终审”三级校验体系,从信息录入到待遇计算实行双人双岗、双线核对,确保“一人不漏落,一分不少发”。2024年以来,全市累计修正各类数据误差200余例,养老金发放准确率保持100%。

流程再造,退休服务“最多跑一次”

“这就办好了?”前不久,济宁市任城区某企业HR赵敏惊叹不已,以往需要跑几趟办理的退休申报手续,如今在“退休一件事”专窗,提交1张《退休一件事登记表》表格,减少申报材料14份,减少填报信息40余项。据介绍,任城区人社部门实行“前台一窗受理,后台衔接办理”,办结时限大幅缩短,符合条件可以实现“秒批秒办”,让“多处跑”变成了“一门清”。

济宁市以“便民高效”为导向,推行退休业务“一窗通办”,申报材料综合精简41.2%,办理环节压缩60%以上,实现“线下只进一扇门,线上只登一张网”。同时,建立与财政、税务等部门的实时联动机制,提前30天完成资金测算调度,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。数据显示,2024年全市退休业务办理时限较往年缩短70%,群众满意度提升至100%。

暖心服务,特殊群体“一人都不能少”

“没想到打个电话,服务车就开到了家门口!”近日,济宁市金乡县卧床老人周广福通过社保热线预约上门服务,工作人员当天携带设备完成资格认证,并教会家属使用“静默认证”系统。

这是济宁市“特殊群体服务台账”的一个缩影。据统计,济宁市将1.2万余名行动不便、留守老人纳入精准服务范围,今年通过“流动服务车+远程指导”解决急难问题4500余件,绿色通道办结率达100%。

为破解“认证难”“办事难”,济宁市拓展“电话办、网上办、上门办”多元服务,推出“静默认证”系统,依托大数据自动比对生存状态,让90%以上退休人员“无感认证”;针对高频咨询问题,组建专业客服团队,实现政策解答“一口清”、业务办理“一次成”。“社保服务就要围着群众需求转,让老年人、困难群体都能感受到温暖。”济宁市社保中心负责人表示。

智慧监管,织密基金安全“防护网”

“系统预警:某退休人员超238天未认证,请核查。”济宁市邹城市社保工作人员小陈收到提示后,通过跨部门数据平台联动公安、民政、司法等6大类数据,迅速锁定异常情况并启动核查。邹城市依托“三级审核+系统预警”双重机制,当地养老金冒领风险发生率连续三年归零,发放准确率保持100%。

在筑牢安全底线上,济宁市构建“立体化监管体系”:纵向落实市、县、乡三级审核制度,横向打通纪委、法院、民政等部门数据壁垒,建立常态化比对机制,实时筛查违规领取等问题。

2024年以来,济宁市通过疑点数据核验与县市区互查,累计整改问题线索57条,始终保持发放准确率100%,实现了“人防+技防+制防”有机统一。

潍坊潍城推动职工互助保障提质扩面增效 山东济宁:“社银”携手聚合力 打造“便民服务圈”